魔术无非是想要给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快乐

再伟大的魔术师也无非想要给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快乐,魔术真正让人迷恋的就是寻找一种不曾经历的感官体验。 

中国人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热衷于观赏和谈论魔术,而一批美国的专业魔术师也趁此机会把表演延伸到了中国。Farrell Dillon就是其中之一。

在Dillon不到10岁的时候,父母送给他的一套魔术牌成了他无聊时的消遣,学会了这套魔术牌之后,他开始光顾各种魔术道具店,买回来研究,与店主交流。这些魔术道具使Dillon心中对魔术的喜爱膨胀起来,自学数年之后他进入了美国著名的查韦斯(Chavez)魔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开始了专业魔术师生涯,至今已10年。

他的表演是典型的近距离魔术:魔术师近距离面对一个或数个观众,运用的多是生活中常见的扑克、丝巾、硬币等道具,以迅速敏捷的技巧让观众感觉物体的奇幻变化。由于这种表演几乎在人们眼皮底下进行,观众甚至可以直接触摸道具,所以经常带给人震撼的神奇感。

在美国有不少像Dillon这样的专业魔术师,各地也都有固定的剧场经常上演魔术,酒吧餐厅的魔术表演不计其数,有魔术俱乐部供会员魔术师彼此交流,还有许多魔术学校招收学生业余学习魔术。

现代魔术在西方已经流行很久了,除了近距离魔术,还有舞台魔术、街头魔术、大型幻象魔术等。100年前,美国魔术大师哈里·霍迪尼掀起了一阵“逃脱术”狂潮。他表演的手铐、紧身衣、牛奶罐、中国水牢和水底逃脱等逃生术,以及隐藏大象术、穿墙术等享誉美国,之后风靡欧洲,有人称霍迪尼“能从任何东西里逃脱”。他让观众走进剧院观看表演,把魔术从带有宗教色彩的“巫术”中完全剥离出来,成为能广泛娱乐大众且让人着迷的剧院表演形式,他本人也被誉为“现代魔术之父”。

科技的发展从来没有掩盖魔术的玄异与神秘感,反而给魔术注入了新的力量,大卫·科波菲尔就最擅长于把高科技、历史、剧情等融入技艺之中。他让自由女神像消失30秒,从长城穿墙而过等等,上世纪70年代,大卫通过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把魔术拉到了时尚前沿,他本人也成为第一个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掌印的魔术师,并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合作,最大程度地利用电视镜头获得了成功。一直以来,大卫都被公认为是“全球最伟大的魔术师”,他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名气和可观的收入,让人不再把魔术当作骗人的把戏。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卫的魅力盖过了魔术本身。

与其说是魔术师变幻莫测的演艺能力让魔术在西方长盛不衰,不如说是西方人骨子里对惊奇快乐的持续追求催生了一代又一代魔术大师。美国的思潮历来彰显了极大的宽容,大众文化趣味更是表现为通俗、轻松、即时和纯消费的特点。魔术本身又是一种让人产生特殊幻影的戏法,魔术师用敏捷的技巧和特殊的装置掩盖了他的动作,造成了一定的假象,从而让观众感到神奇。换句话说,魔术就是在观赏者脑中制造的神奇感觉,这种神秘感带来的是被真相欺骗而获得的惊喜享受,这就是魔术的魅力所在。

人们总是对魔术师的“骗局”充满好奇,但对于细节,魔术师往往守口如瓶,他们或是用一个动作掩饰另一个动作,或是让观众臆想出一个本来并不存在的事实。人们越希望了解真相,就越容易被事实弄错,魔术师之所以能“创造奇迹”,是因为观众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正在被人操控。因此,一个能打动观众的魔术师必须熟知人的认知规律,擅长利用人们总想找出事实的心理倾向,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再把魔幻的感觉注入他们大脑。

此时调动场上的气氛是很重要的,西方的魔术表演者还要是个幽默的演讲者。幽默剧魔术师第一人马特·马西,擅长的是从刚做好的火鸡里抽出人们想要的扑克牌,观看他表演的人只有两种表情,要么惊声尖叫,要么开怀大笑。贯穿幽默感的表演是马特·马西赢得无数拥趸的原因。

Dillon说,魔术职业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对魔术的热爱和由此激发的创造性,一个人只有迷恋这种奇妙的感觉才能把快乐传递给别人,除此之外,魔友网玩魔术对人本身的技能并没有必需的要求。任何人都具备学习魔术的能力,因为魔术的形式五花八门,哪怕是有身体缺陷的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可练习和发挥的魔术技巧,生活中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带上“魔力”。

其实人人都知道魔术是假的,但魔术迷们的乐趣并不在于如何破解“骗术”。当然,越是神秘莫测的事物,越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不论是大卫,还是刘谦,演出之后总有不少人津津乐道地讨论他们的穿帮镜头来拆穿这个魔术的玄机。

任何一个或大或小魔术都凝聚了创造者和表演者的心血。专业的魔术师不会公开魔术的秘密,也不会在表演前说出魔术的效果。而懂得欣赏魔术的人看重 的是魔术师的演技和创意,他们希望演出结束时收获的是满脑子的疑问和神秘感。

事实上,由于在美国观看各种魔术表演的机会很多,看一场魔术比看一场电影的成本要低不少,从魔术中感受神奇和快乐已经成了不少人的文化消费习惯。对他们来说,拆穿魔术不仅是对魔术师劳动的不尊重,更扯碎了原本对快乐的渴求和对未知的回味。

为您推荐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