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琐碎的经验(关于控牌)

好多人跟我说魔术吧是分享交流想法的地方,可仔细看了一圈,我的确没发现多少值得交流的东西。实际上,很多魔术爱好者最开始会进入的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想法”就是“新效果”,并自圆其说地认为“能让我看不出的魔术就是屌”,而不是对自己已s会的魔术加以完善。为了认真贯彻魔术吧“交流经验与心得”的方针,我决定写一篇帖子来讲讲我个人的一些经验。


不得不说,我发现魔术吧新来的小朋友们都很有艺术细胞。这是值得鼓励的。四年前,刘谦还没上春晚的时候,贴吧里是没几个人敢说“我发现现在的观众都不懂得欣赏魔术”的。【这一点感谢刘谦老师,是他带领中国观众进入到一个欣赏魔术的新纪元】但是反过来看,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的观众“不欣赏”魔术的原因,到底出在他们身上,还是出在你们自己身上?我觉得比较符合逻辑的说法是:你自己表演的东西得确定“是”魔术,然后才能讨论人家观众能不能欣赏的问题。那么你表演的东西是魔术吗?


魔术这个东西,我在别的帖子里已经说过,是没有人会真的相信的。因为从理智上来讲,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会因为看了你能飘起来就觉得你是超人,不然他们早就报警了。想想看,一个平时不怎么抛头露面的少年,有一天拿着一副活了半辈子都没见过的扑克牌,走到你面前,对你说“选张牌吧”,你得有多么诡谲的思维模式,才会一瞬间觉得他是哈利波特?我觉得一个正常人不会这么想。正常人想的是:我为什么要选牌啊?哎你是谁啊同学,哎同学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啊,哎同学你是不是跟我们宿舍杨丽娟表白那个哎同学你别跑啊。


总而言之,魔术之所以成为魔术,并不是因为它本来就是魔术。魔术本来的样子只是毫无意义的一连串动作而已。它能不能看起来像魔术,只能看你的表演。你演得不好,就不要怪人家不懂,否则岂不是买个盗版光盘就能当魔术师了?


魔术表演是个很庞大的系统,此文没办法面面俱到,我只能举一些非常小的例子。如果能帮助你们改良自己的魔术那最好,同时也欢迎大家提出各自的意见一起探讨。


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以前也对其他人讲过。很多初学魔术的爱好者可能有类似的经历,觉得找牌魔术一开始观众就不配合,老是盯着自己的手看,结果控牌都漏了。回去看看教学,越想越气:这不是和我做的一样吗?!我哪里做的有区别了?!于是得出上面提过的结论:一定是这帮观众没文化,看不懂魔术这么高雅的东西。


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正是在于动作以外的地方。很多人都说手法要“自然”,然后很多人把“自然”和“不漏”理所应当地看成了一个东西。这之间其实有非常大的区别。我们就研究下最基本的一种控牌方式——做break然后双切。看看“不漏”和“自然”到底都是什么意思。


“不漏”是“自然”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手法本身必须过关。break也好,双切也好,都必须练习到根本不用想就可以快速地做出来的程度。同时要注意这两个动作是有角度限制的。有些爱好者做双切时将左手的break换到右手时会有上下两叠牌偏移的现象,这个会被观众看到的,自己练习时要注意。


接下来是重点。就算你做的不漏,还是会有很多观众觉得你做了手脚。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演‘的问题。很多爱好者把控牌理解成一个动作,或者说一个桥段。然而仔细想想就会体会到,控牌其实是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将观众的牌放回到牌叠中;第二个动作是洗(切)牌。观众之所以会注意到你的控牌,就是因为你没把这两个动作交待明白,他们发现你的双切有明确的目的。更有甚者,整个表演中只出现这一次双切。想想看,观众看你在不停地用交叠洗牌法洗牌,然后他选了张牌,你把牌放进去后一秒钟都不多想地很果断地做了一次双切,接着就再也不做双切了,那这个双切做的再好有什么用呢?你已经暴露了双切的目的。


所以必须演出这种效果:我把你的牌放进来。现在牌已经脱离了我的控制;然后我洗洗牌,这样牌在哪里了我就不知道了。想想刘谦在turn over aces里的表演吧,他一边洗牌一边说:”……当然我要先洗洗牌,增加我找牌的困难程度“。他用很随意的口吻说出了这句话,很自然地抹掉了”控牌“这个概念,而表现为互相分离的两个动作。


现在我们可以来更透彻地理解一下”自然“是什么意思了:自然,意味着要理解观众的想法,要做到一切在观众眼中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没有需要做多解释的地方。这句话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这全在于你的演技如何,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演?


首先当然是要在心中建立起所谓的”潜台词“——恕我重复——也就是要很清楚自己表达的是两个动作。我觉得可以从练习停顿开始。当把牌放进牌堆后,不要急着做双切。保持住break,说点话,然后再做双切。两个动作之间要有些许停顿,不能一气呵成。如果你表演得熟练了,这个停顿会含在表演内部的节奏中,但是如果你还不熟练,我建议你刻意地做成一个停顿。


然后是台词的问题。题外话:有些人——有很多很多人——喜欢介绍性台词。比如这种:”请你选张牌吧,好;记住,放回来;好;我把牌切一下,好……“先不管那么多”好“字是谁生出来的,但从台词上讲就没有任何让人看下去的欲望。好好想想,如果你今天见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你会怎么讲给别人听?你肯定不是”今天老王开车被三轮车追尾了,后灯撞碎了,吼吼吼“。你应该是:”哎,你知不知道咱们楼下那个老王,就天天说自己开车快那个?我跟你说他今天糗大了!让个蹬三轮的给追尾了~“你的台词应该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不是单纯地讲一件事如何如何。而且要配合上你的声音、表情、肢体动作,才显得真实可信。
而且,如果观众见到你在切牌、洗牌,你就没有必要再去讲你做的事情是什么了。难道你在鄙视观众的智商吗?当你做完把牌插进牌叠里的动作后,做双切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讲点别的。比如:”你看,你的牌已经消失在漫漫牌海之中,我想找到它是没有办法的。但是桌上这两张joker可以,他们是来自星星的joker,无论你的牌在哪儿什么,找牌这事儿包在他们身上没有错不了的。“【注意:这是为了配合文字表达的需要,现实中不见得要逐字照搬】这一做法有三个好处:节奏上切除了break与双切的关联性;降低了观众对双切的注意力;同时介绍了joker,使得流程衔接紧密,很快地进入到流程的下一阶段。
上述事实表明了观众对于一个流程的注意点和魔术师本人是不一样的,什么动作是他们应该注意的,又应该注意到什么程度;什么动作是你自己要注意的,要注意到什么程度,这其中是有很大不同的。观众没必要非知道不可的事情,台词上可以一并略过,讲重点。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很多人自以为很”自然“的艾数里:”你们看我这里有 一、二、三、四——四张牌“你当然有四张牌难道你想让观众觉得你可以数成五张牌?再次重申,一个动作是否自然跟漏不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在观看大师表演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他们做手法时的眼神【尤其是眼神】、台词、以及动作的节奏。自然,意味着将本来不自然的手法合理地纳入到自己的整个表演的动作系统当中。


说了不少了,我不打算再写了。我只想说明,一个魔术流程要取得好的成效,是要靠成千上万的细节来支撑的。如果你已经把手法做到了流畅而不漏,那还和自然差得远;如果你已经做到自然而有趣,可能,而且很可能,你还和”魔术“差得远。魔术是不是真的存在?我的答案是,它存在,但它不在观众的心里,而是在魔术师的心里。这话说着挺烂俗,但真要体会到这一点,光靠短短几年的练习可能是不够的,需要成千上万的表演和对同一个流程的无数次再加工。最后,我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在本文的基础上强化自己的表演,脚踏实地,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个魔术世界。

为您推荐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