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魔术表演的方法与风格

   在各色各样不同形式的表演之外,世界上还存在着各种不同风格的「方法(method)」。纸牌魔术的技术面,在过去几十年之中,有着相当快速的发展。以仅仅一个世纪之前来说,表演者们的锦囊中可用的招术和策略与今日比起来,相形之下都是非常局限、受到许多限制的。现在有数千种手法和原则可供我们逐一挑选;我们可以挑出我们想要用的,用来达到我们所要完成的目标。

     但伴随着这样的自由度而来的,其实是如何「选择」这项沉重的工作。在魔术中,为了要达到一个效果,通常我们可以使用方法种类很多。理论家们长久以来一直想要找出那种可以用来判定说哪一种方法强过另外一个的判断基淮。尽管,世界上是有可能存在著很少数这样的「判断基淮」,但早晚有一天会蹦出一个个特立独行的家伙,打破所有被小心翼翼建立起来的法则;他所做的是每一样都是「错」的,但结果呢?他不但骗过所有的人,而且他的表演是那么地优雅美观、富有艺术性,且高度的与众不同。

     对此,可以提出两点:第一、对某人而言是一个具有高度欺骗力的方法,同一个方法被另外一个表演者用来表演,可能连五岁小孩都骗不了。且第二、当我们经验愈来愈多、知识越来越多、所吸收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同时,我们的选择就愈趋向个人化,这样的选择在我们在风格型成佔的比例也愈高。当有了最基本的艺术经验后,就不再有“好”与“坏”。“对”与“错”会被“你”和“我”取代。

     在实际中,这样的状况是经常可见的:举例来说,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达成「让一副被洗乱过的牌变成你所想要的新顺序」这样的效果?你是「换牌」死忠派的呢?或是你认为你属于「假洗」俱乐部呢?或换个例子,读心术:你会选择清楚的预言前使用「强迫术」?或是你会选择让观众相对而言较自由挑选,再套出结果?

     当然了,这些会影响你做这些决择的因素很多,像是:表演的场合,现实面,技术面的能力...等等。但,终极而言,在做抉择同时,那些决定、那些选择的结果都将成为构成你个人表演风格的组成因素。 这就是说我希望提到一些方法论的工具,这些工具可能符合也可能与你的表演风格不相符。这样的概念并不是我提出的;事实上,我并不认为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宣称他发明了这样的概念,我确定你们之中多数都已经不知不觉地在某种程度使用它了。至少,我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我已经持续用了这个策略一阵子了,本文来自魔友网我却很难去了解到这样的事实〈甚至,我曾经根本不认为它称得上一个「概念」〉,直到我读到一个令我眼睛为之一亮的Rafael Benatar在2001年一月的MAGIC杂志发表的专栏。如Rafael在专栏中提到的「心理方面的技巧」,这一直是我的表演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觉得若这些可以被清楚地说明,则这本小书(指Card Fictions) 的一些叙述可以被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在Rafael慷慨的同意之下,而且在他提出的绝佳标题下,让我对表演的模式提供一些想法:

表演模式〈The performing Mode〉

     在大多数不说话的舞台魔术表演中,几乎每个表演者所做的动作、每个姿势以及每个眼神都被观众看在眼里且被视为整个表演的一部份。所谓「演出」仅是:一个被小心学习的一连串动作,就像是时钟在走一样。这构成表演美感的部份。 另一方面,近距离魔术表演独特的性质则是表演者与观众的互动程度更深。在表演中每一个戏法展现之前或之后,人们会问问题、讲些故事、笑话,大笑或互相交谈,讨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在这样的时刻,并没有所谓的「表演」。这就像是传统舞台戏剧节目之间的「空档」。间隔一阵子之后,表演者敲响铃声,然后每个人再度回到戏院,表演接续下去。「敲响铃声」代表了返回到「表演的模式」〈或状态〉,这可被一些清楚的态度改变标示出来,像是:表演者坐直了身体,拉高他的袖子,表现出淮备好下一个节目的态度。观众的焦点再度汇聚到表演者身上等等。观众让脑袋清楚,停止交谈,身体前倾以观赏或准备与已等著他们的下一个奇迹相遇。这场景的一切是大家都再清楚不过的,而且我猜没有哪个表演者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表现得好像只是在随手把玩扑克牌,而其实是为淮备下一个表演而重新设置他们。

    要提出的一个可能性是,我们几乎可以任意地在一个表演中制造这样的「空档」,而不仅仅是在一个表演开始之前或结束之后。这使我们可以相当于公开的做各种「方法相关」的事情,因为被认为并非表演的一部份而不被察觉到。

     这个原则可以在以下的玩笑中看到一个很好的例子:你跟你的朋友打赌你可以完全地控制他的身体。你宣称你可以让他在你的指令下做动作而且他无从反抗你的力量。为了证明你的说法,你提出说你将在不碰到他的前提下,你可以使他违抗他意志地翻转他的手掌。当他同意开始正式示范:你将你的双手水平的伸出,小心地调整位置一只再另一隻之上,手掌相对。慢慢做,就好像每个小细节都必须调整到刚刚好。告诉他让他把他的手摆在你的双手之间。紧接在他这么做后,你加一句:「不,另一面」他翻转他的手,而你说「Tadaa!」你证明了你所说的了。

    这个玩笑并非它看上去那样愚蠢。

    试著这样想:你告诉了你的朋友你将要使他把手翻面。他试著要去违抗你。尽管如此,才一眨眼的工夫,他就已经 自愿的将手翻面了。为什么会成功呢?因为他没有把你指示他将他的手翻面当作这试验的一部份。对他来说,真正的表演还没有开始。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尽管你才在几秒钟前已经很正式的宣布表演开始,而你只是在态度上 一点点地改变,还有你的声音语气上的一点点的改变,就已经使他把那关键性的指示当作一个无关紧要的部分。

     在这个玩笑和应用其衍生出来原则到魔术上,有一点不同:在上述的玩笑中,你的朋友会在你说「Tadaa」后马上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而在魔术中,你的观众将不会了解到他们误判了某些时刻的重要性,你反而确认了他们的(错误的)直觉,让他们以为这些小小的自然发生的「空档」实际上仅是你正式地切换回「表演模式」并继续你的表演。


      简而言之:利用你声音语气的感染力,你的姿势和你整个态度,将可以把演出「放进括弧里」;使得在演出中一些特定的时刻看起来像是没有计划过的,彷彿这些并不属于整个演出的一部份。尽管你的所作所为清清楚楚呈现在观众们眼前〈就像是你的朋友听到你说「不,翻另一面」〉,但他们仍会照你想要的做。他们会想把这些时刻视为不重要的部分,而你就在这样的时刻「转换回去」并继续你的表演。这不像使用「误导术」,你并不是要试著去隐藏任何东西,也不是要使某个人看起来不像他表面的那样;你很公开的让你的观众看见你所做的一切,你确保你的观众把他们所察觉的一切视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并在几秒钟后就将之抛诸脑后。

      使用这样的概念,在你的表演中植入一些「迷你空档」将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使你的一些比较「狡诈」的动作更容易成功、更不容易被觉察,同时你的观众比较不容易有他们被「误导」或「错过了什么」的感觉。

        另一方面,它岔断了整个表演的流程。你脱离「表演模式」,你的表演将会看起来更像是自然发生的、无事先计划的、甚至「松散的」。这不一定适合你,全视你个人的风格而定。我个人认为Dai Vernon在谈到效果清晰度时所说的:「迷惑并非魔术」是正确的,但当谈到方法时,我倾向为这句话补上「但是它会有帮助」。

为您推荐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